找到相关内容128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快速成长法

    默不作声,无言以对。国王愤怒极了,大骂道: “我平白养了你们这群无用的东西,限你们三天之内想出办法来,否则就把你们全部杀掉。” 三天的期限即将来临,大臣、御医们眼看杀身之祸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175116316.html
  • 做人的力量

    ” 当然,我很快能明白他说的“那晚”指的是什么事情,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那晚没有我他就“挺不过来”。那个晚上我明明是那么无用,那么无能,什么也做不了,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痛苦地认识到我的语言是多么苍白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8/19452117160.html
  • 佛教的食物

    时色无用故。二者触食。触境为相。为有漏触才取境时。摄受喜等能为食事。此触虽与诸识相应。属六识者食义偏胜。触粗显境。摄受喜乐。及顺益舍。资养胜故。三者意思食。希望为相。谓有漏思与欲俱转。希可爱境能为食事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明一|食物|世间|出世间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6390218329.html
  • 证明给友人

    他,没有从生命深处给他以震憾。他貌似很平顺的生活,没有任何大的挫折,身体很棒,病都很少得,他自以为他活得很幸福很快乐等等, 这些都成为他学佛的障碍。而我,体弱多病,在吃药无用的情况下,凭三宝的加持力使...

    释昌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3639847.html
  • 略论佛学的语言观

    与真实存在者不符,但是语言文字符号并不等于无用,而且对人而言是至极重要的,因为它是心性内在超越的关键。语言可以做方法论上的工具,但不可充当认识论上的有效工具。即使在方法论上,语言也要诗意化、艺术化才有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941196.html
  • 出家人,也是人之十八:完全正确,毫无用处

    ,甚至思维方式也提供不出),那么,难道佛教就是“”完全正确、毫无用处”的吗?这些人也是无用的,这些人不论他在外表上看来多么像出家人,但绝对不是好出家人。 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0141278.html
  • 敬跋重印《大经》会集本后

    兵戈无用。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。国无盗贼,民无冤枉。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。’回忆八、九年来,汝兄弟姊妹卫国抗战,各居一方,今幸国土重光,天伦聚首。蒿目时艰,流离失所者众矣!安不忘危,忍以奢靡自寿乎?经名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1542703.html
  • 佛门因缘

    1.有首歌唱到:"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识",这就说明了缘是很重要的,我深信缘分,属于你的终究会属于你的,不属于你的强求也无用,所以万事不可强求,一切随缘,随遇而安. 2.佛家更是讲究"缘",所谓"若是无缘,何需誓言",佛门圣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的,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进的.而出家可不是一件小事,一个人一旦有此举,肯定不是一时的冲动. 3.出家不是你说了算,寺院对每位出家者进行一段时间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2745383.html
  • 皈依三宝身心安泰

    皈依三宝身心安泰  人生最痛苦的事,莫过于精神没有寄托。人们在读书或工作期间,未必有愁闷感觉,但到了退休之后,长居家中,便会常常觉得生活缺乏乐趣而悒悒寡欢。出外旅游或其他活动,又会觉得精力不足,因而很易生起消极与悲观的念头。据调查报告,香港独居老人心态消极,八成自认“无用”,二成表示“等死”。  如果我们能信仰佛教,皈依三宝,口念弥陀,目阅佛经,耳闻大道,心思真理,礼佛静坐,便能身心安泰,愉快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847650.html
  • 三衣的由来,形状及其用途

    制作这样形势的衣服吗?”阿难很聪明,一口答应了。“福田衣”便这样做成了。后来,佛陀告诉大家,过去一切如来及弟子都是这样做的。第一,其形如田,比丘披着可由信徒来供养种福;第二,割截分裂,盗贼窃之无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5552091.html